写在前面
在职教师
教育,需要一种教育情怀
同样
也需要很多教育方法
教育就是,凡事三思,后果自负
自然主义教育的始祖卢梭曾经倡导自然后果法,不尝试、不经历、不碰壁、不成功。人教人教不会,事教人,一次成。小小的代价比责罚、劝导更有成效。
陪你长大的最浪漫方式,就是牵着蜗牛慢慢走
我们都知道父母勤,孩子懒得道理。与其催促、放纵,倒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长。学习本就是反人性的,更不用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未完全发育的孩子,他们怎么会妥善处理好娱乐与进步呢?慢点走,和孩子。
教育就是读书里的故事,遇见路上的故事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;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.......理论充实我们的大脑,指导我们的实践,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故事,经验也是别人的,而人生是孩子自己的,勇敢点、自信点、走自己的路,续写自己的故事。
教育就是不给孩子贴标签
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身体一直是在不断的生长发育,那心智、性格、认知、思维同样如此,为什么早早要给孩子定性呢?与其过早定义,不如引导进步。
和孩子说话的语言态度决定了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
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南风和北风打赌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掉。北风疯狂侵袭,行人裹紧大衣;南风微风徐徐,行人解开衣扣。

吃苦,也要吃高级的苦
食不饱、衣不暖是苦;艰苦训练、执着坚持是苦;早起背书是苦,熬夜画画是苦;最重要的是,苦一定要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,方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,不然,就是瞎忙活。
人生最大的自私就是生孩子,有生之年请务必负责到底
幼时不生病,儿时不受欺
少年不闯祸,成年能自立
中年不孤单,老年有人养
生下孩子的那个一刻,就决定了你毕生需要完成的事业:教育。
父母存在的意义:孩子的底气,一生的托举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:父母存在的意义,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。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,内心会充满力量,会感受到温暖,从而拥有客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。因此获得人生更多的乐趣和主动权。
父母,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
学校教育,短则9年,长则22年。而家庭,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也是一辈子的学校,父母,则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,有些事情父母不教,孩子永远也学不会。
是陪伴,不是陪着;是关注,不是打扰
教育不是冷若冰霜、面如死灰、严肃刻板的陪着,陪伴不是孩子的计时器也不是孩子的监控器,而是参与其中;孩子,学习长大成人,而你,学习为人父母,是相互陪伴。
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、身体发育、思想动态,但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理人,不是你的随从,请勿过分打扰。
写在后面
老师、父母,要用心
去发现心
那是鲜活的生命个体
在燃烧、在发光
